科研项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项目 2015年北京中学秋季学期第二次观课评课活动简报
发布时间:2015-12-15     浏览量:
 

  2015年10月22日下午,由香港田家炳基金会资助、北京师范大学朱小蔓教授主持的“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项目在种子校北京中学进行了秋季学期第二次观课评课活动。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朱小蔓教授、项目协助者张华军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吴国珍副教授、叶菊艳博士及朱小蔓老师博士生及北师大教育学部的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与北京中学的校领导、教师一起走进课堂,共同观摩了来自北京中学七年级数学组教师赵生初的“平行线价值(或功能)的认识”的授课过程。

 

  

            (图为北京中学赵生初老师上课现场) 


  在授课过程中,赵生初老师平和近人的教学姿态,幽默风趣的教学智慧活跃了课堂氛围,巧妙地将平行线角的平移比喻成搬家,鼓动学生手脑并用探索平行线的功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原本严肃的数学课堂充满了乐趣。

 

  

         (图为赵生初老师在课上指导学生,与学生互动)

 
  观课活动结束后,朱小蔓教授及其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博士生与北京中学的观课教师一起对赵生初老师的“平行线性质(或功能)的认识”一课进行了交流和研讨。活动开始前,陈连林老师介绍了活动的具体流程,首先由授课教师赵生初老师围绕授课内容中的情感教育进行8分钟左右的自我陈述,然后请同一学科组的老师进行课堂点评,最后请北师大方面的专家对课堂进行深入挖掘和评析。授课教师赵生初以“且行且成长”为主题,从课程认识的角度阐述了“知其何以为所以然”的数学教学认知,并表示教师对课程的认知会影响到教学组织形式,继而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状态,就自身而言一直在探索数学课程的建设道路,以及如何对数学知识进行认知、解决问题,更好地为学生奠定认知的基础,搭建知识与问题解决之间的桥梁。在教学方法上,赵生初老师提倡灵活学习数学,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图为赵生初教师介绍教学设计想法)

 
  北京中学数学组xx和xx老师认为赵生初老师的教学设计层次递进清晰,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值得她们进一步学习的。陈连林老师也谈到,赵生初老师数学课的背后蕴藏着教师的情感和师生关系的融合,同时表达了“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这个项目是超越技术主义与建构主义的,旨在师生关系的情感交融中提升课堂的效应,并表示持续保持孩子在课堂上活力的关键是知识的魅力和学科本身的魅力。在听完北京中学各位老师的发言后,张华军老师对赵生初老师的富有情感的课堂行为、课堂语言表示肯定和欣赏,教学设计中渗透着对数学简洁、美的理解,激起学生的参与度,认为赵老师的课堂是有人情味的数学教学,情感表达中渗透着对数学教学的理解,渗透着数学学科的味道和魅力。此外张华军老师通过赵生初老师的课堂得到教师的情感表达与学科本身、学生、教学息息相关的启示。
  叶菊艳博士认为赵生初老师润物无声、举重若轻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体验,达到一种情感和逻辑层面的统一。

 

  

               (图为叶菊艳博士发言)

 
  朱小蔓教授在发言时提到赵生初老师本人数学学科的素养,谦和仁爱的态度,驾驭问题的能力,以及吻合学科的教法,追求数学本质的精神,数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具体的方法来体现数学本质精神的追求,都可以在课堂上得到比较好的体现。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全情投入、学生的全体介入、以及学生手脑口并用的学习和表达三个层面可以判定赵生初老师的数学课是一堂体现情感性标志的教学。并引用美国基础教育教师协会对于数学教学在理解概念和学习技能之间、有意义的问题解决和事实记忆之间、生活数学与体验存在于数学中的模式关系的三个平衡阐释了情感性的教学既要坚守学科教学的目标,又要维护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动力,融合在教学中的积极情感的目的在于构成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热爱,构成一个学校很好的师生合作的教育文化以及学校文化。

  

             (图为朱小蔓教授发言)

 
  北京中学夏青峰校长从学生与知识的互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的角度肯定了赵生初老师课堂的情感表达,并指出情感维度作为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需要学校教师在自主性学习的引领下自觉探索,理性地思考情感维度的具体指标。

  

              (图为北京中学夏青峰校长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