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项目
西师附小论坛纪要
发布时间:2015-01-26     浏览量:
 

2015.1.26

2015126日下午,西师附小论坛在六铺炕校区召开,西师附小李庆元校长、王金林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朱旭东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李琼所长、宋萑、胡艳、周钧、裴淼、张华军、赵萍、曹夕多等老师,以及西师附小教师参与此次论坛。

论坛主题为:

1. 引导学生的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尊重认知规律,科学课堂设计

2. 为你点个赞——精彩互动引导智慧呈现 

3. 总有一款适合你——多种学习方式享受课堂生活

引导学生的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尊重认知规律,科学课堂设计论坛纪要

    时间:2015126日下午1:30

    地点:西师附小四楼多功能厅

    参与人员: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朱旭东教授、胡艳教授、裴淼副教授、齐建国副教授;西师附小教师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自然——尊重认知规律,科学教学设计”主题沙龙由西师附小王金林副校长主持。论坛围绕教学设计中的学生认知规律,主要以数学学科的课题研究为汇报内容,通过教师与大学专家的互动,在沟通和交流中深化了对“认知规律”与“教学设计”的认识。

http://cter.net.cn/%7Eeditor/eweditor/uploadfile/20151012164126857.jpg

    张晶老师首先进行《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多种模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的概念》课题汇报。期间,王金林校长就汇报中提到的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组织在座嘉宾 与教师进行讨论。朱旭东教授从三方面回应了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教学的启发:第一,教学应满足儿童认知规律;第二,低段教学强调儿童感知觉的学习;第 三,在儿童高级思维方式中,要依据语言、概念形成、知识表征、问题解决、创造力等高级思维规律进行教学。朱旭东教授就此建议教师应基于认知的一般理论去理 解教学。随后,张晶老师通过展示计数方法的教学片断,提出自己教学反思问题——为什么一些学生课后仍然不理解“以一当十”的概念?朱旭东教授、裴淼副教授 等与在座教师就此进行热烈讨论,讨论的焦点是如何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选取合适教具进行教学。最后张晶老师总结课题收获——尊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

    而后,王金林校长组织小组讨论环节,讨论主题为“教学设计如何让学生学习顺畅”。在座嘉宾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集思广益,提出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心理特点;钻研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等,并基于上述观点进行热烈讨论。

    论坛中,西师附小老师们通过课题汇报梳理和总结了一学期以来的研究成果,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一线老师和大学专家热烈讨论,积极互动,促进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为你点个赞——精彩互动引导智慧呈现”论坛纪要

    时间:2015126日下午1:30

    地点:西师附小

    参与人员: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李琼教授、张华军副教授、曹夕多老师

    126日 下午,西师附小在其六铺炕校区成功举办了以“我为你点个赞——精彩互动,引导智慧呈现”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教研组活动,西师附小校长和老师、教科所的领 导,以及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围绕着西师附小“知识对接心灵”的课堂文化理念,以数学,美术和英语三个小组的课题研究为汇 报内容,通过年级组长主题汇报,教师互动,以及大学专家点评的方式,在沟通和交流中深化了对这一学期“同课异构”教研组活动的认识。

    五年级数学组的汇报主题是“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合理使用评价性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研组的老师围绕着“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这一课,对课堂评价 性语言的内涵、方式与策略做了整体性的讨论。五年级数学教研组长着重介绍了该课题研究问题的确定以及研究结论。从研究问题的确定来看,老师们从研究教材入 手,将人教版教材和苏教版与北师大版教材进行对比,发现“估算问题”一直是教材的难点,多数学生不易理解估算中的上下界值;从研究结果来看,教研组的老师 综合文献阅读和课堂观察,分五个方面来呈现研究结论:“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内驱力”、“理解、尊重的评价性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热情”、“适时指导 的评价性语言-为学生拨开云雾”、“适当的延迟评价——引导学生自悟”、“拓展评价方式——从师生评价到生生评价”。教研组老师汇报结束后,西师附小侯主 任针对汇报内容,引导老师们讨论了“学生内驱力”和“学生学习热情”的逻辑关系,启发老师们深入思考研究内容的内在逻辑。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的张 华军老师为教研组的老师进行了“五颗星点赞”:第一颗星是研究的学术性和逻辑性很强,从研究教材到研究学生,来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第二颗星是合理的把握 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第三颗星是开放的教学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发展的空间;第四颗星是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五颗星是该研究营 造了一种积极正面评价老师和学生的学校氛围。

 

http://cter.net.cn/%7Eeditor/eweditor/uploadfile/20151012164212420.jpg

 

    美术教研组的老师们以西师附小的课堂文化理念为出发点,深入剖析了“知识对接心灵”的内涵,认为唯美的互动学习过程体现在师生互动中,老师的引导在师生互 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教研组的老师以“对教师课堂反馈语言的思考”为研究主题,对教师课堂反馈语言的问题、现状、功能和策略等各方面进行了汇报。 研究以维果茨基的“支架式教学理论”和“最近发展区”为理论依据,通过课堂录像、视频分析、课堂观察以及话语分析的方式,思考如何通过生生反馈来促进教学 目标的形成;此外,老师们以三个未能发挥和三个能发挥支教式教学语言教学片段来举例,阐释支架式教学语言应该具体明确,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操作方面发挥 应有的作用。西师附小的侯主任引导老师讨论了如何在语文和数学教学中应用维果茨基的“支架式教学理论”,从而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成长的空间;北师大教师教 育研究所的所长李琼老师对“支架式教学理论”和“最近发展区”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此外,李琼所长对老师们的研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她认为,评价性和反馈性 语言在国际教育研究中处于热点和前沿地位,中小学老师基于自身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开展行动研究,是十分有效的。

 

 http://cter.net.cn/%7Eeditor/eweditor/uploadfile/20151012164235697.jpg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的魏静老师以“学习投入”为主题进行了汇报,认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是贯彻西师附小的办学理念的内在要求。魏静老师和组内老师合作互动,通过PPT展 示和教学实例分享,从内涵、结构和影响因素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投入做了具体梳理;此外,教研组的老师将学生学习投入和课堂教学互动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堂教 学互动的主体、情境和内容三方面来探讨课堂互动在促进学生学习投入方面的作用。西师附小的李校长围绕“什么是互动”这一问题来引导老师们对互动的内涵进行 广泛讨论和深入思考:魏静老师认为互动关注的是学生的内在成长而非外在的互动方式,王萍老师认为互动体现在“思维”层次上,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加以考 虑,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所的李琼所长指出互动的主体是多元的,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较高的专注力。最后,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所的曹夕多老师对该研究做了点 评,认为教研组老师的研究是很规范的学术研究,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果以及研究反思的各个环节都做的很规范;可改进的地方在于 要更明确的梳理出研究内容间的逻辑关系。

西师附小“同课异构”活动在热烈的讨论和互动中落幕。一线老师们通过课题汇报梳理和总结了一学期以来的研究成果,明确了自身的研究长处和不足,深化了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一线老师和大学专家热烈讨论,积极互动,促进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共生。

总有一款适合你——多种学习方式享受课堂生活论坛纪要

    时间: 2015年1月26日 13:30-16:00

    地点:西师附小会议室

    参与人员:西师附小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中心周钧老师,宋萑老师,赵萍老师

    本次论坛是以论坛的形式进行的期末教研组工作汇报总结,西师附小这学期开展了同课异构的研究活动,采用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教师根据学习文化选定研究主题,并在研究过程中有所收获,所以工作总结以研究专题报告的形式举行。

    论坛进行的过程为语数外三科老师汇报研究成果,各位老师报告过程中或结束后由老师、专家进行提问、补充或者点评。

 

http://cter.net.cn/%7Eeditor/eweditor/uploadfile/20151012164316442.jpg

 

研究汇报一:通过多元对话,深入理解文本

发言教师:王老师

科目:语文,四年级语文组

一:研究背景

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作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研究意义:语文教学中采取多元对话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等。课堂教学多元对话的过程是思想的交流和碰撞的过程。

3.研究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猫》

4.研究目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如何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促进多元对话,达到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目的。

二:课题概念界定

多元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三:研究过程及分析

(一)与文本对话,通过老舍对猫的具体表现的描写,深入理解“古怪”一词的含义

1.  通过品词析句,理解“古怪”一词的含义。

2.  通过填写自主学习单,理解“古怪”一词的含义。

(二)与作者对话,引入老舍语言风格资料,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引入相关内容,在感受人爱猫的同时,体会猫亲人。

方式包括让学生听不同的猫的叫声,或者是让学生扮演猫,走进猫的世界。

专家建议:

宋老师:学生对猫的角色扮演可能会很有趣,但是与文本结合的不是很紧密,如果能与文本结合会更好。

周老师,赵老师: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可以找养猫的同学分享具体的体现猫亲人的事例。

(四)与作者对话,引入相关文章,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老舍笔下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研究思考

老师都在关注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不局限于课文内容,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除课文外的文本阅读,教学环节大多体现了这些方面的设计意图。

如何让学生更加开放,让生生之间更加主动地交流,这是我们要继续研究。

专家建议:

  周老师:

  1.通过与文本对话,深入了解“古怪”一词的含义中老师们最终倾向于第二种,那第二种好在哪?

教师回应:学生可以通过第二种方式理解“古怪”一词的含义比第一种理解更丰富,而且学生通过本课内容理解古怪,并不是照搬词典上的意思。

  2. 多元对话课程最初设计的目标,和实际效果的目标比较,你觉得设计的目标都达成了吗?

教师回应: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在课上表现的还是比较充分,但是生生对话体现的不太好,因为教师有诸多顾虑,比如课堂时间、对话方向老师不好把控。在生生的思维碰撞上开放的不是很多。

  3. 对“对话”的理解上,诺丁斯认为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的时候,他们也就能从中获得对作品、对社会、对人生、对生命的真实理解,那么课堂上的多元对话,最后达到这些目标了吗?

教师回应: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了解,对人生可以了解到老舍是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非常有生活情趣,但是在对社会、对生命等方面,文本表现的不是很多。

建议:(1)策略选择的成功与否,需要用证据说话。

2)既然研究文献综述中引用了诺丁斯的话,那么在目标设定的时候也可以参考这些,其实在文章中也有较多关于生命理解,比如热爱动物等,研究的目标中可以加入这样的目标。

赵老师:老师需要明确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够学到什么,比如在这篇文章当中学生可以知道老舍是热爱生活的,也可以让学生知道老舍是怎样观察生活的,最后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之后,要对自己写作、表达等的方面有所启发。

宋老师:

  1.学生通过多元对话,最终目的一方面是对文本本身获得理解,但是这个目的本身是体现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目标。所以以后的研究还需要探索对话之后学生如何在写作、表达等方面有能力的提高。比如可以通过“视域的融合”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提高。

  2.学生除了与文本、作者、老师、同学对话之外,还可以有和主人公的对话。

研究汇报二: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画图方法,分析问题的意识

 

http://cter.net.cn/%7Eeditor/eweditor/uploadfile/20151012164357888.jpg

 

发言老师:付老师

科目:数学,三年级数学组

研究前提:学习方式是什么

学习方式是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核心概念,学习方式包含的不仅仅是方式的改变,还包含了学习方法、学习品质、学习态度,甚至还包括了孩子学习的心理因素等诸多方面,今天我汇报的题目,只是改变孩子学习方式中的一方面。

一.     研究背景

2011版 课标中,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由原来的解决问题修改为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思维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 的理解,这里面所提及的问题,是展开数学课程的问题,是应用数学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新颖的,有较高的思维含量,并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     概念界定

问题解决是一个目的;

问题解决是一个过程;

问题解决时一个技能;

问题解决是一个形式。

三.     问题解决策略

研究中选择画图策略。选择画图策略,一方面因为3年纪学生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过程,图形直观、简洁、便于思考,而且信息量大,有助于记忆;另一方面,画图策略在理解概念、解决问题以及在空间与图形各个领域都有重要运用价值。

四.     选课背景

倍数问题

选课原由:一是基于教材,这部分内容从二年级调整为三年级,倍数问题教学由原来的笼统教学改为现在的三部分,教学的重点落在了运用图形来表示具体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二,从学生角度来说,学生在低年级时对图有一定了解,但是不能独立运用图来分析、解决问题,通过画图策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呈现自己思维过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促进生生互动是对老师的全新尝试。

五.     案例分析

1.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多种画图方法特点。

案例一:老师试图让孩子体会不同的图在不同的环境中,在不同的问题下,有不同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孩子可以慢慢感悟到在之后的学习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是最重要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思路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点评:老师在课堂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觉得简单或者有效的方法,学生往往不能一下就找到,或者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方法,面对这样的问题,老师们会怎么解决?

张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首 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而老师所认为的最好的方法,其实不一定是最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所以老师在面对这样的问题,首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不 要急于求成,否定学生的方法或思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慢慢的对学生给予学生渗透或引导,并且让学生在大量的体验和感知中理解这种思想,老师应 该有一个等待的心态,来让学生达到渐悟的效果。

语文老师:尊重孩子的认知,当孩子的原有认知与老师所要传达的认知不同时,在课堂上尊重孩子的想法,在课下可以继续与孩子去讨论这个问题,慢慢引导孩子的想法,不能粗暴的干预。

2.通过对图的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根源

引导孩子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具体的图相勾连,在沟通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直观化,真正的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外显。

3.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感悟画图策略的价值。

画图可以帮助孩子解释自己说不清的想法

我们的展望

   画图策略与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归类。

通过画图策略,学生进行思维与思维的对话。

教师引导的准确性、适时性,使课堂教学的开放是真实的,孩子的交流是自由的。

教师分享研究收获: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原认知,并且从孩子的角度看待新学的知识,慢慢地引导孩子去理解这些新学的知识,让孩子通过更多的体验去理解知识。

专家建议:

宋老师:1.概念明晰:元认知不等于原认知,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认知策略的选择等的监控部分,研究中有涉及元认知的部分,但老师所说的“Yuan认知”应该是原有的认知水平(原认知)。

2.通 过同课异构,我们到底发现了什么,我的理解的我们要进行同课异构,我们可能是希望对教学方式、课堂组织形式的对比,那么在这一点上的针对性需要更加明晰一 点。所以,要明确学生通过同课异构的变化或者学习效果到底是由什么因素导致的。如果在进行同课异构时要验证某个方式更好的话,可能会涉及到其他影响因素对 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所以要尽可能的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带来的影响。

周老师:两种方式的比较既要看效果,也要说出两种方式的优点和不足,要有大量的证据来展示优点或者体现不足,研究上要更加严谨一些。

赵老师:1.学 生对不同图形的选择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上水平差异,用线段表示代表了更高层次的抽象思维能力,老师如何推动学生实现思维的飞跃,刚才几位老师提到我们需 要等待、需要接受,那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再做一些工作,比如老师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或者提高问题本身的抽象程度,还有就是给学生认知脚手架来推动 学生认知发展。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线段图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话,那么我们需要通过同课异构看到我们是怎样实现这个目标的。在后续的同课异构过程 中,我们可以思考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怎么通过构建合适的教学脚手架促进学生学习。

2.问题解决最重要的是问题本身造成了一种困境,所以学生需要解决这一困境,所以老师们要在问题解决策略上做进一步研究的话,需要老师在问题本身上下功夫。

研究汇报三:创设生生互动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http://cter.net.cn/%7Eeditor/eweditor/uploadfile/20151012164416537.jpg

 

发言老师:马老师

科目:英语,五年级英语组

一:研究背景

1.参与研究老师:五年级组14位英语教师和英语学科主管

2.研究对象:5年纪学生

1  对动物话题十分感兴趣,非常热爱小动物;学生通过四年英语学习,不但愿意表达,也能够表达,能用形容词描述动物特征。

2  每个班学生有明显的两极分化

3.研究所选材料:外研版英语教材第9册:His dog can help him.

二:问题提出

1.学校理念:是对知识对接心灵课堂文化理念的认同,教师自己的教学理念逐步从以知识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教师都有意识在自己的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较为开放的探索空间。

2.老师的困惑: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话语比例上,多是教师语言多,学生语言少,作为语言学科怎样才能更好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角色。

主持人点评:关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有许多其他方法,为什么选择生生互动这个点作为研究对象呢?

杜老师:英语学习兴趣可以提供英语学习的效果,课堂英语学习老师应是辅助,把英语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学习。课堂上的生生互动等于在课堂上提供学生展示的平台。

之前的课堂互动往往注重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忽略了生生之间的互动这一教学存在,这是严重的教学资源浪费。

三:研究目标

1.明确生生互动的意义及作用

2.明确教师在生生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

3.结合教学内容思考“生生互动情境的创设”及“生生互动的途径”

4.生生互动如何融汇到教师整体备课之中

5.通过以上研究,进一步将自己的教育观念从“知识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增强对学校文化理念的认同感。

四:研究过程

1.课前加强学习与思考,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明确教师的角色:主导者和旁观者。

2.具体课堂中实施中的生生互动策略

1  在同课异构研究课实施过程中,所有教师都关注到了分组人数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都采用了分组学习模式,生生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一人展示、二人结对、三人小组报告、四人小组讨论、多人自编自演等多种模式。

2  在同课异构研究课实施过程中,生生互动可以在不同教学环节中使用。

3  在同课异构研究课实施过程中,所有教师都精心创设了情境(真实情境、游戏情境、创造性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得生生互动的实施充满了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