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7月16日上午8:30,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友成企 业家扶贫基金会承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资助支持的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北京师范大学 “启师计划——沃土奖”暨乡村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高级研修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多功能B会议室举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综合处处长宋磊先 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新蓉教授以及来自全国100位 优秀乡村青年教师出席本次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李琼教授主持。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综合处宋磊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先生分别致辞。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综合处宋磊处长首先代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王定华司长向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北京师范大学“启师计划——沃土奖”暨乡村青年教师 专业能力提升高级研修项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接着,他向100位乡村青年教师分享了三点体会:第一,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 教师队伍建设,提出要争做“四有好老师”,表达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关心,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兴师。习总 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北京大学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宋磊处长希望作为青年老师 们应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通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能够有所收获。第二,要牢记社会各界的关爱。他对北京师范大学、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沪江企业等参与乡村 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的社会各界表达了感谢,希望老师们牢记社会各界的关爱,不断前行。第三,牢记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他理解作为乡村教师的工作的辛 苦,但希望老师们能够继续努力奋斗,做无愧于时代、社会、人民的新时代青年,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筑梦人,培育青春之梦之队。最后,宋磊处长对100位 乡村青年教师寄予希望,希望老师们把在北师大这片沃土上学习的知识分享给同事们和孩子们,共同建设更美丽的乡村。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综合处宋磊处长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首先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青年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沪江企 业的支持、参与讲课的各位专家学者们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的付出表示真诚的感谢。接着,朱旭东教授解释了“启师“、”沃土”的含义。 他指出“沃土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承诺,学校试图通过这个项目为广大乡村青年教师们提供专业支持。北京师范大学是一片丰富的沃土,在这篇沃土上聚集了全国 知名学者和优秀的教育资源,希望北京师范大学的各位专家学者的课程能够启迪教师,给乡村青年教师们带去更多的知识,通过“启师”使教师们对所在地区教育发 展做出贡献。最后,他对该项目寄予了深切的期望,倡导大家共同努力把这个项目长久做下去。教育扶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真正做到教育扶贫要攻坚各种难题,更 需要一线教师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祝愿各位乡村青年教师享受北京师范大学的学术文化,通过此次学习为学校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真知。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致辞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先生祝贺100位乡村青年教师荣获“启师计划——沃土奖”,并重点强调乡村教师在互联网上学习的重要性。 他指出乡村教师培训与互联网的结合不仅能将全国最优秀的资源送到乡村学校,而且可以实现教师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使得不同地区的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推动,促 进共同成长。汤敏先生相信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的平台,未来乡村教师发展的前景会越来越好,同时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 公益计划未来继续会陪伴着乡村教师。他进一步强调这100位教师身上肩负着重要使命,呼吁大家有责任推广这种学习模式,从而带动本学校、本地区教师共同进 步。最后汤敏先生代表友成基金会对所有参与过青椒计划项目的社会各界人员表示真诚的感谢,忠心祝愿高级研修班圆满举办。
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先生致辞
接 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新蓉教授发言。郑新蓉教授作为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优秀的课程教师,向为课程安排辛勤付出的老师表示感谢,并期望 100位优秀的乡村青年教师把在高级研修班的学习经历做成开学第一课讲给学生听,肩负起乡村教育发展的使命,培养出更多的孩子,为国家教育做出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新蓉教授发言
最后,朱旭东教授表示在课程结束后为100位学员教师颁发“启师计划——沃土奖”证书。至此,启动仪式圆满结束。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李琼教授主持
随后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七届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董春雨教授以《共同的期待——创新教育漫谈》为题为学员们授课。
董春雨教授从科学和哲学的角度强调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他首先指出当前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灌输”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高分低能”是中国学生 普遍的现象等。学校应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一方面要培养高精尖人才为科学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则是育人,要从育人的角度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由此他就当 今社会严峻形势下如何使创新教育得以可能分享了自己的三点意见:第一,学习科技史,以史为镜。学习科技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从科 学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在整个历史中充溢着浓厚理性的思考精神。第二,“授之以渔”。他以惯性定律和落体定律为例阐述了教师要“授之以渔”的重要 性。第三,我思故我在。教师应有不盲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够学会独立思考。最后,董春雨教授以Patton的名言“if everyone is thinking alike,then no one is thinking”结束课程。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七届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董春雨教授授课
下午1:00,乡村教师们一起去参访了中关村第三小学。学校负责人带领教师们参观了学校的中央图书馆、工匠坊、礼乐厅、戏剧厅、体育馆等地,并为教师们介绍 了学校的文化环境。中关村三小的整体设计力求实现“处处都是学习场“”处处都是展示台“”处处都是图书馆“”处处都是博物馆“”处处都是艺术馆“的理念。 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开放、舒展、自由的阅读区,还形成了“三室一厅“的班组群,打破了教师办公区与学生学习区相对隔绝的传统。而且教师团队的跨科学习, 不仅有利于避免学生发展上的局限和短视,保持传统分科教学的深度和系统,还有利于避免西方教师成长的孤独和隔膜,从而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佳的自己。
参访的最后,教师们抒发了自己参访后的感受,并与学校负责人就学校建筑设计及文化理念进行了深入交流。侯淑晶老师勉励各位乡村教师在目前自己任教学校的情境中学习融入中关村第三小学美好的教学理念,使乡村教育更有温度。
据悉,“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旨在为乡村青年教师搭建了专业、系统、精准、持续的社群化学习平台。为了让 更多乡村青年教师近距离感受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教学氛围,并面对面与北师大、知名专家进行充分地沟通与交流,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 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特设立“启师计划——沃土奖”,参与项目的100位优秀乡村青年教师接下来将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为期1周的研修活动。
参会人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