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
首页» 新闻
裴淼副教授受邀参加“第十四届东亚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做主题演讲
发布时间:2019-10-25     浏览量:

20191018日—20日,东亚教师教育国际联盟第十四届东亚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面向未来教育的教师专业性与教师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裴淼副教授出席会议,并在“东亚国家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现实与走向”主题分论坛上进行了题为“基于文化回应的乡村和民族教师学习模式”的报告。
首先,裴老师从学生背景的多样性以及教师对于学生多元背景理解的有限性等方面,提出了应注重培养未来教师尤其是未来乡村教师的文化回应的意识与能力;形塑未来教师文化回应性的有效途径包括结构性设计的师范课程以及田野实习。这不仅要求师范生通过文化回应性课程接触了解其重要性、可行性和国际经验,更需要师范生在嵌入式的现场实习体验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关联。


裴淼副教授进行演讲


为进一步阐述师范生的文化回应性培养,裴老师分享了一个研究案例。研究对象是5名来自博士、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等不同层次的师范学生。五名学生在接受过渗透了“文化回应”内容的英语教师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前往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开启了为期5天的田野实习。在此期间,同学们参观了5所农村与少数民族学校,并借助“影像发声”的研究方法,运用图像等媒介记录与反思了自己在文化回应理解中的经验与感知。分析发现五名师范生最终通过对拍摄照片的反思,达成共识——文化回应在学生学习与乡村教师身份认同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文化背景与学习发展的沟通桥梁。研究过程中充分关照了师范生们对于文化回应态度与认识的波动与转变。


裴淼副教授进行演讲


接下来,裴老师依托研究案例展开讨论,指出培养师范生文化回应的田野情景需要体现文化多元的现实情境,例如选取城乡结合部、乡镇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使其与未来教师以往接触的学校场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同时,教师教育者应深度参与到未来教师的田野体验中,通过现场及时的反馈和对话,对未来教师的文化回应认识和能力进行历练、调整和补充。此外,在研究过程中,除了使用量化测量和质性自我汇报外,可以适当运用“影像发声”等创新路径。
最后,裴老师提出本研究对教师教育项目的启示,她主张教师教育项目应特别关注农村与少数民族地区未来教师的文化回应性培养,通过开设文化回应性的课程和创设相应田野实习的机会,以帮助师范生具备面向未来教育的文化回应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