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硕项目
专硕项目
首页» 专硕项目
【专硕项目】“木铎良师”读书论坛(七) ——《论语》的读法
发布时间:2019-06-03     浏览量:




2019年5月31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木铎良师读书论坛之《论语》的读法,在英东教育楼623教室开讲。此次论坛仍有幸邀请到专硕项目中学语文专业导师、北京教育学院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所所长方麟副教授担任主讲。


IMG_257


方老师结合自己阅读《论语》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出《论语》的九种读法,分别是:通读法、细读法、阐释法、专题法、人物法、互文法、情境法、图像法和切己法。讲座上,方老师首先对上述九种读法作了简单的介绍,后结合《论语》的具体文本进行了深入探讨。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曾一度引起人们的争议。方老师带领同学们比较和分析朱熹、刘宝楠、程树德、李零、杨逢彬等人的注本,从文献学角度作了具体的论证阐释,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形象。此外,还列举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等例,指出后人为圣化孔子的伟大形象而往往忽视了言语的真实,由此引发同学们对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的再思考。


讲座后半部分,方老师领着大家用细读法来读解《论语·学而》第一章,重启我们对学而时习之的思考。所谓学,不只是记忆、提问、背诵、言说,不只是润色文句,乃是学圣人。《白虎通》云:学者,觉也,觉悟所未知也。强调教师觉悟和引导学生。而朱熹言:学之为言效也。则强调学生学习和效法的重要性。皇侃认为,凡学有三时,即身中时”“年中时日中学不仅需要时时处处而学,更要适时而学。接着,方老师又引导大家思考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之别,并用互文法联系温故而知新等句,加深同学们对之意的理解。


IMG_258


在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中,方麟老师结合具体的《论语》读法作了深入的解读和示范,同时又细致分析了不同《论语》注本的特点和价值,并就各种读法开设了系列参考书,如《史记》中的《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李长之《孔子的故事》、周予同《论语二十讲》、钱宁《新论语》等,为同学们走进《论语》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路径,让同学们深受启发。


图、文/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