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学校的高教育质量发展离不开县域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而其专业能力与县域教师教育者的领导力密切相关。县域教师教育者通过发挥自身专业辐射力与影响力,为当地教师“在地化”输送能量,从而实现县域范围内教师专业能量的再生、创造与扩散。为进一步提升县域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能力,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携手广东省怀集县教师发展中心,于2023年8月15日至24日,联合开展广东省怀集县教师教育者专业能力提升高级研修项目,致力提升县域实践型教师教育者的专业指导能力、教学科研能力与专业领导能力,从“输血”端发力,为当地持续“造血”打下坚实基础。
顺利开班
中心项目组围绕研修目标,打造多层次、立体化、深入式的研修课程体系,在横向上铺开广度,让怀集县的教师教育者广泛了解当前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接触前沿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在纵向上持续推进,在中心各位教授生动地讲解下,怀集县的教师教育者逐步熟悉循证教育实践在教师教育领域中的开展形式和程序。阚维、胡艳、裴淼、赵萍、廖伟、田成良、李爱霞、赵楠等教师教育领域的知名学者,作为本次研修项目的专家成员,为怀集县的参训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讲座内容。
开班当日,赵楠老师带领全体学员沉浸式体验了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团队建设,各位学员饱含热情地参与其中,积极建设参与小组活动,为自己所在的团队起队名、想口号,既增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又在具身体验中掌握了团队建设的流程和策略。
阚维副教授为学员们系统讲解了当前我国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痛点问题和误解,并基于建构主义和客观主义的课程思想,为开展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指明了实践路径;来自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的田成良老师,基于自身在一线的物理教学经验,为各位学员详细讲解了进行科学命制试题的策略,学员深受启发;李爱霞老师基于新课程的背景,系统讲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流程,并结合具体设计案例,让学员在具象中了解了教-学-评的应用策略。
中心专家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教师教育前沿理念与实践模式,将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与本土情境结合,以互动、具身、研讨的方式,将中心的学术成果推广至一线教师群体之中。项目组邀请中心胡艳教授、裴淼教授、赵萍副教授、袁丽副教授和廖伟博士,为参训学员带来一场场生动又富有深度的讲座,中心教师与学员们积极展开互动交流,在聆听讲座中,增进了学员对中心学术成果的理解与掌握。
胡艳教授分别以《如何通过口述史促进教师成长》及《现代学校视域下的教研组织的历史省思》为主题为参训学员做了讲座分享。胡艳教授从“口述史的概念和价值、当前促进教师发展遭遇诸多困境、口述史促进教师成长的路径”三个方面,结合了口述史中的生动案例,证实了口述史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价值与意义。在讲述我国教研组织的百年历史中,胡艳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让学员领略到我国独有的教研制度的发展全貌。
赵萍副教授为各位学员阐明了教师做研究对于教师改变的重要性,并剖析出其中的改变路径。为进一步让教师掌握行动研究的方式和程序,赵萍副教授邀请了来自海口哈罗学校的龙天华老师,为各位学员展示做行动研究的案例,加深了老师们对行动研究的理解。
循证教师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培养教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前沿理念与实践方式。裴淼教授首先从证据和数据的区分入手,结合具体案例对循证教师教育实践的内涵、价值及运行机制进行了细致解读;袁丽副教授在传统课例研究模式的“四阶段”“五过程”的基础上,创造了循证课例研究实践的5A范式,为学员们开展循证教师教育实践提供具体抓手;廖伟博士从当前听评课的现实问题入手,以循证作为切入点,论证了循证对于听评课的重要价值,并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步骤。
县域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县域教师队伍,更需要在一批有情怀、有能力、有格局的县域教师教育者的引领,为此,我们需要“在地化”赋能教师,持续推动课堂教学转型,在县域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奋斗!
学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