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7日上午,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第十期学术沙龙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曾国权博士进行题为“教师的工作与情感”的主题演讲,活动由教师教育研究所袁莉副教授主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师、硕博生以及教育学部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袁莉老师首先介绍了曾国权博士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师工作和情感、学校组织和管理及教育政治和改革等研究。接着,袁莉老师代表全体师生欢迎曾国权博士担任第十次学术沙龙主讲人,向师生们分享他的最新学术工作成果。
袁丽副教授进行介绍
曾国权博士以关于几本书籍的介绍和近期在香港发生的几起教师自杀事件引出主题,他指出理解老师的工作不能忽略老师的情感。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部分学校过于关注追求效率效能,老师工作负荷量过大,导致教师的情感被忽略,教师内心的声音不能被倾听。对此,曾国权博士指出情感是一种自我感受,教师的所有行为都会回应其情感。
曾国权博士进行演讲
曾国权博士在阐述了和教师情感相关的五种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研究的框架、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几个角度介绍了其研究。首先,和教师情感相关的五种理论分别是劳动过程理论(labor process)、学校科层理论(school bureaucracy)、情感劳动理论(emotion labor)、社会交互理论(social interaction)和教师身份理论(teacher identity),五种理论都涉及到两个主题,分别是价值和目标获得(value and goal attainment)和社会限制(social constraints)。在这五种理论之基础上,曾国权博士进一步介绍了他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随后曾国权博士结合香港的教师和教育现状总结了该研究的四大研究结果,其一涉及到了工作负担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很多教师的负面情绪多来自过重的非教学工作负担,而其中如何定义教学工作和非教学工作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其二有关教师们最初选择这份职业背后的原因,大部分教师是以教书育人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而随着职业进入不同的阶段、教师就职身份的不同,教师们的想法也会随之改变。其三曾国权博士根据研究收集的数据,区分了快乐学校(happy school)和不快乐学校(unhappy school),并以“第九节课”的例子指出了老师和学校需要有更多的交流,这样才能让老师看到非教学工作的教学意义,也让学校更加了解教师的想法和需求。最后一个研究结果和教育改革相关,曾国权博士以“一个月搞四次活动”的例子阐释了教师对于一些工作既没办法控制也没办法理解的现状,从而彰显了教师情感其重要性。
桑国元教授认真听取
曾国权博士的发言引发了在座师生的热烈讨论。在讨论环节中,全体师生畅所欲言,基于曾国权博士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疑问:研究中提到的理论在香港的教育情境中是如何实现的?是否回因为研究方法或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研究只看到了教师情感中消极的一面?选择相关样本的理由?不快乐学校里会有快乐老师吗等等。曾国权博士基于大家的疑问一一做出了自己的解答,并与老师同学们展开了热流讨论。因为时间关系,讨论在热烈又意犹未尽的氛围中结束。
最后,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袁莉副教授为本次沙龙主讲人曾国权博士送出了讲座海报,并表示了感谢。
袁丽副教授赠与曾国权博士海报和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