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0日下午,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双一流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继续举行。
首先由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吴国珍副教授做主题演讲。吴国珍副教授介绍了将于今年出版的新书《中国教育:这样自然平衡——“教师勇气更新”U境进化》并就此书总体的架构与同学、老师们进行交流。吴国珍教授强调了此书的论证重点即力图依靠U境教育场域进化枢纽及厚重的理论根基,她认为要把升学考试制度重建、城乡教师群体心灵成长、诚信文化再生三者之间整体联通,澄清彼此良性互动的自然联系。吴国珍副教授的研究将东方的哲学智慧放进来,用中国本土的理论来研究中国的教师,为其他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接下来进行的是分组研讨环节。第一组分组研讨的主题为“教师教育学科”,由周钧教授主持,叶菊艳副教授、赵萍副教授、付钰博士后三位引言人首先做学术分享,之后由杨跃教授,张华军副教授作为对话者进行回应。叶菊艳副教授从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及取样、教师教育启示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近几年所做的有关教师身份认同相关研究;赵萍副教授从校教研组的制度背景、理解学校教研组的组织理论视角、理解学校教研组的专业理论视角、理解学校教研组的微观政治学视角以及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微观政治视角做了分享。付钰博士后提出“谁来建设教师教育学科?”的问题并从教师教育学科建设背景,教师教育学科研究知识图谱,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方向几个方面进行了解答。三位引言人的发言结束之后,两位对话者分别做了回应。杨跃教授肯定了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在教师教育新知识生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张华军副教授则重点强调了教师教育学科成为教育部承认的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的过程中,研究者所做出的贡献。
第二组分组研讨的主题是“中国课例研究模式”,由李琼教授主持,宋萑教授和北京教育学院钟亚妮主任分别作学术分享。宋老师的分享主题是教研与课例研究的中国模式与经验,他从研究背景,WALS2018课例研究的多元主题,从教研到课例研究,课例研究的中国化探索,课例研究与教师发展,课例研究作为跨界学习共同体建构等方面介绍了富有中国特色的课例研究。钟亚妮主任基于北京市的实践探索,从教师专业发展:传统与革新,有效教师专业发展的设计策略,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积极学习,北京市教师培训政策,为什么要做课例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北京市的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在对话与提问环节,与会者围绕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就海淀区开展教师研修的频次及行动研究与课例研修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会议的下一项是基地课题汇报,由袁丽副教授主持。首先汇报的是以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小学教师教育系副主任崔友兴副教授为代表的中国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研究课题组,崔友兴副教授的分享从课例研究进展、取得的研究成果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思路四方面对课题进行了介绍。接下来汇报的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的王本陆教授负责的中国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研究课题组,王本陆教授的分享主要对从2018年该课题的推进情况与2019年的工作计划两大层面对所承担的课题进行介绍。最后分享的是由周钧老师负责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研究课题组,周钧老师从教师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框架、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研究工作三方面对课题组的项目进行了介绍。分享结束之后,三位课题负责人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与交流。
最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作做了总结发言。朱旭东教授指出,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作为教育部的一个平台,所做的课题研究应在传统的成果之上为国家建言献策。他认为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与其他院校相比有优势,但并不是强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老师们应在自己的研究里面多出成果,回顾个人的研究工作,为教育学部的老师和学生争取发展机会、到一线教育实践中观察与进行学术研究。朱旭东教授还勉励年轻老师承担起教师教育的研究任务,表示期待与大家一起做好教师教育的研究。
至此,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双一流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首日会程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