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学术年会
首页» 学术交流» 中心学术年会
中国特色教师教育新型智库建设与学科发展研讨会 暨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生活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15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16-01-11     浏览量:


201619日,“中国特色教师教育新型智库建设与学科发展研讨会暨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15学术年会”在图书馆报告厅召开,由朱旭东主任主持大会围绕中国特色教师教育新型智库建设与学科发展进行主题演讲与学术对话。出席此次年会的人员有:教育部社科司张东刚司长、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许涛司长、台中教育大学陈盛贤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社科处范立双处长、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朱旭东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李琼所长、西师附小李庆元校长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所)卢乃桂教授以及其他教师、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等


一、大会专题演讲

19日上午,张东刚司长、许涛司长就中国当前教师教育现状及政策进行了深度解读,朱旭东主任与陈盛贤教授就大陆与台湾的高校智库建设进行主题演讲。

朱旭东主任指出,教师教育智库应该在国家重大教育战略制定、解决国家重大教育问题、满足各级政府教育政策制定中的重大需求方面应该发挥作用。首先,要从为学术而学术的教育学术价值观向为国家重大教师问题解决、满足国家重大教育需求的价值观转变。这种转变将把多种形式的教育成果作为高校教师在教育学术研究成果鉴定、职称评定、任职考核、荣誉评选、出国进修机会评审等方面的主要依据,甚至在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要制定单列的教师职称制度,保障高校教育智库建设的人力资源。其次,要从发表一篇学术论文或学术专著向多种形式的成果产出的教育学术价值观转变。这种转变把领导批示的政策建议、向两会提交的议案、递交给教育政策部门的智库专刊、教育舆情、决策参考、内部参考、媒体宣传、年度主题报告、连续出版物、成果发布会等视为成果的形式 。再次,要从单纯以发表论文或专著为学术评价指标向以多种取向的成果产生的学术评价的教育学术价值观转变。这种转变将把多种形式的教育成果作为高校教师在教育学术研究成果鉴定、职称评定、任职考核、荣誉评选、出国进修机会评审等方面的主要依据,甚至在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要制定单列的教师职称制度,保障高校教育智库建设的人力资源。 第四,要从单纯书斋式、“单兵作战”式的研究组织模式向协调、协作、合作等的协同研究组织模式的教育学术价值观转变。这种转变将以教育问题为导向,以跨界、跨学科、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领域通过协调机制、协作机制,以合作协同为主要研究组织模式开展对重大问题和重大需求的研究来实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此外,还要从单纯为学术圈子而发表学术观点向为公众、为大众发表学术观点的教育学术价值观转变。这种转变需要高校教育学术研究者转变纯粹学者身份,要承担起向公众及时解读政府发布的教育政策、解释教育事件发生等背后的专业责任,起到正确的舆论导向的作用,因此要与政府公务员、媒体朋友、普通百姓等广泛听取意见和交流。

接着,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许涛司长就“探究教师教育发展新走向 寻求教师教育发展新动力”这一主题,从政策的层面对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解析,同时也为教师教育智库建设明确了工作重点。许涛司长指出政府需要提高教师的地位、精神面貌和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参与到影响他们职业生涯和教学环境的活动中。此外,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政策制定者需要改善教师教育,合理配置教师,以恰当的薪资加强激励,创造更有吸引力的职业道路。同时提出质量与公平是两大永恒主题,各国政策和项目都应该在今后的规划中对此予以回应。许涛司长在会上也回顾了中国教师教育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2010年启动实施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为宗旨,通过实施“示范性项目”、“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大幅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201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建构了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2012年以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规划设计了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框架,从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培训、管理服务和保障监督四方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由84个标准或规范组成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许涛司长也特变谈到对乡村教师的关注,近年来,中国内地先后启动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等措施,通过农村教师政策组合拳,力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短板”,在缩小城乡师资差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8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这是对现行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的突破和创新,是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的重大举措。最后许涛司长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作为教师教育专家,作为从事教师工作的同仁,我们有共同的使命,不断深化改革,不断为教师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共同将中华民族的教师队伍培养好、建设好、使用好,着力建立开放规范的教师教育体系、完善健全的教师教育制度、改革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均衡教师教育资源公平、激发教师管理服务活力。

而后,台中教育大学陈盛贤从智库的需求性、台湾的智库发展与特色、智库发展困境、台湾的教育智库简介与关注议题以及台湾的教育智库未来等层面全面分析了台湾教育智库。最后,陈盛贤教授就教育智库的建设提出了具体建议:教育智库未来发展应发挥教育研究院的功能,即倡导教育议题,而非被动的接受委托研究;要能解决教育问题,不只是提供方向,也要有具体做法;藉由“旋转门”机制,让智库研究与政府决策的对接旋转门机制的智库人才。

教育部社科司张东刚司长智库的功能进行了深入剖析,进一步回应了许涛司长、朱旭东主任与陈盛贤教授的观点。张东刚司长基于智库的主要功能——战略研究、建言献策、引导舆论、公共外交/人文外交、人才培养,提出智库建设的主要价值取向应体现在学术以服务、引领发展为导向,如何把知识力量变成社会发展力量树立中国意识、面向国家急需,开展战略性、储备性问题研究;立足中国实情,为政策的科学制定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具体而言:

1.结合国家教育的战略目标,梳理问题,制定中心十三五规划,突破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以联系、发展的眼光,关注普遍联系、动态的审视问题

2.高水平的政策咨询取决于对问题的准确把握,问题综合、小题大做,达成需求对接机制,将智慧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同时要聚焦教师队伍建设的外部性问题,综合其他学科。高校是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主力群,建立彼此间的对话机制

3.解答人民群众的困惑,利用多种媒介载体扩大正能量

4.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人的道德

5.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

对此,朱旭东主任回应道,张东刚司长、许涛司长以及陈盛贤教授分别从不同层面解析了教师教育智库建设的重大方向,非常具有指导价值;在人才培养上也提出了重要启发,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不再仅局限于某个职业领域,而是具备能够在将来可以为智库服务的素养。



二、学术对话

下午,围绕教师教育智库,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老师们总结并汇报了2015年的研究情况老师们所关注的研究领域包括口述史研究、中国当前及全球范围内的教师教育改革、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对教师培训的启示以及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教师轮岗制度、教师心理韧性、情感教育以及名师教学风格凝练等。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课堂观摩等多种方式,深入探寻教师教育领域的主要议题,发现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不断丰富与扩充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积累与发展。此外,承担基地重大课题的负责人也汇报了课题的进展与成果。

(一)研究成果分享

教师研究成果分享由胡艳老师主持。首先,胡艳老师以口述史研究为主题,介绍了口述史的起源、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国际上口述史专门研究机构,呈现了国内外口述史的发展图景。同时,胡老师也展示了近年来自己在口述史领域的研究,包括对第一代乡村教师的口述研究、特岗教师、民办教师的口述研究,并分享了在口述史研究中受到的启发以及对口述史研究的思考。

接着,袁丽老师做了“US合作伙伴关系多维度体系的构建与反思——以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为例”的主题汇报。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学自身发展、教师教育变革等多方需求,以及当前教师教育学院与中小学合作关系,构建了US合作伙伴关系多维体系的概念及特征,呈现了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近十年来不同层面的US合作伙伴关系类型及案例。赵萍老师分享了“全球化视野中专业主义教师培养改革与发展趋势研究”,介绍了专业主义内涵、全球化专业主义面临的挑战、认识论基础、专业主义教师培养的不同取向。曹夕多老师分享了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下教师培训模型分析的研究,将贝克尔人力资本引入教师培训行为中

李琼老师分享了“乡村教师的韧性研究”,针对下得去、留得住以及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通过访谈,总结了现乡村教师韧性的十大特征,如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认同、对孩子的爱和责任感、对乡村教育积极意义的赋予、安贫乐道、不抱怨、忍耐等。吴国珍老师介绍了《教学勇气》公益活动的推广,以及在于读者见面会上的交流感悟。张华军老师汇报了教育中的师生情感关系研究,重点分享了在北京中学的田野研究中的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建构的特点主要有生成性、即时性、交互性。不同学科、不同教龄段教师教学中师生关系建构的共性在于对学生情绪情感变化的觉察、对自我情绪情感变化的觉察以及适时适度的对情绪情感变化的回应。师生关系的情感人文建构包括,师生双方作为完整的人、师生双方在情境中的交往构建关系、师生关系的审美性。

叶菊艳老师随后分享了对于“以学术实践促教育变革”的思考,基于2015年所承担的课题,包括城乡教师流动、APEx项目等逐渐将学术聚焦在人文主义教师教育研究,如何发挥、增加和汇聚教师的身份认同促进教育变革。周钧老师介绍了APEx项目中名师工作坊子项目的研究及进展,这一项目特别关注教师的主体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突出教师的反思性实践以及大学研究者与中小学伙伴合作关系。在研究中提出了更聚焦的问题:如大学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策略是什么?最后分享研究中的感悟:质性研究是一个演化发展的过程,难点在于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这也将是2016年的工作重点。

朱旭东老师重点分享他对于“教师全专业性”的思考与建构,包括教的专业、学的专业以及学科专业。教师的全专业性消解了教和学的二元论,以此进一步完善对教师专业的理解。

最后卢乃桂教授就师生的学术分享予以回应。对于博士生的汇报,要基于具体的场合,开门见山的指出问题,基于何种理论,我是用何种方式回应的。因此,第一在做研究中一定要回答为什么是这样,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理论建设,一定要展示出在文献阅读上所下的功夫,从中提炼出重要的观点与理论。做学问抬头要看星,但要脚踏实地。第二,在智库的主题之下,要了解决策者的语言,要拿他们的词汇将事情说清楚。学术规范与决策规范是非常不同的,决策者要的是即使的、有效的行动方案。那么我们也要思考,如果我们去做智库,我们的特色是什么?知道自己的优势之处,就能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课题汇报

对了更好的推进基地重点项目的进行,年会也邀请了课题负责人在大会上进行课题进展的汇报与分享。课题汇报部分由李琼所长主持。孟繁华与张景斌教授承担的“大学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建设研究”、王本陆教授承担的“教学伦理学研究”、卢乃桂教授与叶菊艳博士承担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脉络下校长和教师流动途径、机制和成效研究”,分别由项目负责人汇报了各个项目的进展以及预计完成课题研究的时间。

最后,朱旭东主任做了总结发言。朱旭东主任首先对于承担基地重点课题的负责人对基地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表达了感谢,其次,在智库的主题之下,我们每位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教师应该转变工作状态与内容,发挥智库作用的过程中,思考在其中的角色是什么?学术研究与智库并不矛盾,对于我们的学生,应该关注现实,联系实际,走进现场,这是教师教育的学习与研究路径。我们都应该在已有素养基础之上,不断突破、提高自身的研究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