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英国诺丁汉大学教育学院顾青教授到访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并就英国教学学校的角色和中小学主导的教师教育改革做主题演讲。
演讲分为五个部分:教学学校的缘起、教学学校联盟(Teaching School alliances, TSA)的演变、教学学校联盟的系统领导力、教学学校的实施成效,以及教学学校的未来发展。
在教学学校的缘起部分,顾青教授回顾了教学医院模式的影响,保守党政府关于“教学是一门工艺”“教师要在中小学接受训练”的口号,以及2010年政策白皮书正式启动教学学校之后的政策沿革。顾青教授接着提到,最新的政策允许在卓越学校(outstanding schools)之外,良好学校(good schools)也可以申请成为教学学校,使得可能成为教学学校的中小学数量大增。当然,也有一些符合条件的学校不愿成为教学学校,一些学校规模太小的农村地区也不具有教学学校发展的基础。教学学校担负六大责任:职前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发展潜在的领导力、校际支持、培养专家型教育家,以及开展研究和学校发展。顾青教授认为,如果要深入理解教学学校在六大责任方面的影响,还需要大量混合研究设计(质化与量化结合)的实徵研究。
在教学学校联盟演变的部分,顾青教授首先介绍了教学学校的类型分布,并强调没有单一概念的教学学校或教学学校联盟。接着,顾青教授重点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教学学校联盟的分层治理模式,如单一核心控制小组(single core steering group)、战略性小组(strategic group)、操作性工作小组(operational working groups),而这些模式又是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的。顾青教授从大量的个案研究中总结道,一方面教学学校联盟更加重视保留享有共同价值观、专业和能力互补、有共同工作意愿的成员,另一方面越来越积极拓展与地方教育局、其他联盟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然而,核心财政经费的减少和针对单一学校的责任考评架构还是让教学学校的领导者们担忧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在系统领导力的部分,顾青教授首先介绍了教学学校联盟中系统领导力的三个方面(开展教学学校活动、建立结构性机制、建立文化及关系机制)和五大要素(建立清晰的愿景、促进教师和领导者的专业发展、建立联盟的组织架构、加强有效教学、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并提到教学学校的领导者主要是受利他主义的使命感驱动,需要具备协商能力、韧性和乐观精神,并且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指导联盟内学校和参与教学学院委员会的工作。顾青教授强调,教育改革往往需要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对学习的热情和集体的付出,光靠领导者无法建立和维持系统性改革所需的结构和文化改变。
在教学学校的成效部分,顾青教授基于个案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数据,概括了教学学校的改进的六个主要方面: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同、自己学校内部的教学领导力、学校的文化氛围、教师教学方式、自己学校新进教师的质量、教师对自己学校的认同。顾青教授补充道,通常人们会误以为成为教学学校对本校学生成绩有不好的影响,但Daniel Muijs 在2012-2014年对小学生成绩所做的分析发现,教学学校的学生成绩要显著高于其他学校。尽管如此,没有证据证明成员校或战略合作校的学生成绩是否比其他学校要好,而且成员校和战略合作校在参与联盟活动的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异。
在教学学校的未来发展部分,顾青老师指出大部分教学学校联盟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在联盟内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也在联盟外与地方教育局和高等教育机构拓展更广泛的合作。从总体的趋势来说,学校发展的责任从地方教育局向中小学转移,优秀的领导者会在系统内扮演更加广泛的角色。然而,未来的图景仍然是充满变数的,在财政支持、市场能力、概念界定、问责结构、质量保障机制、社会合作资本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讲座后,中心师生与顾青教授积极交流,就演讲主题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最后,李琼教授向顾青教授赠送了海报和纪念品,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这次讲座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