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
首页» 新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方燕萍副教授来我中心召开学术讲座:“新加坡教师:课堂师生关系构建中的教师情绪工作”
发布时间:2016-10-30     浏览量:

  2016年10月30日上午9:00,方燕萍副教授在北师大教四楼110教室开展了题为“新加坡教师:课堂关系构建中的教师情绪工作”的讲座。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桑国元老师主持。讲座主要围绕教师叙事以及教师情绪展开讨论,介绍了新加坡教师在课堂师生关系构建中的情绪体验和身份认同建构的过程。 

 

说明: 683400411883142238

(图为方燕萍教授介绍新加坡教师的叙事案例) 

 

  讲座开始,方燕萍副教授邀请从事政治课教学的特级教师周老师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围绕影响自己职业成长中的关键事件展开叙事。周老师分享了自己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三个关键事件:高考受挫、省教研员听课、参与省级教学比赛。在叙事分享的过程中,方燕萍教授注重用“布鲁纳问题解决五元素”理论来启发引导周老师分析自己的职业困境,反思自己在面临困境时的情绪体验以及应对策略,从而在叙事中产生对自己过往经历的重新探寻和认识,经由顿悟来达到自身的认同和完整。 

 

说明: 281441302102927667

(图为特级教师周老师与方燕萍副教授就叙事展开对话) 



  接着,方燕萍副教授结合自己在新加坡开展的叙事研究实证案例,介绍了在进行叙事探究与分析中的几种理论框架,如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哈格里夫斯的情绪地理学理论,康奈利和克兰迪宁的叙事探究三维模型(Connelly&Clandinin, 1999)理论。方燕萍副教授指出,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叙事探究为教师创造了一种在教师自我与周围环境互动过程中建构的空间,教师通过撰写反思日志、与他人交流讨论,以及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等途径,来重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建构自身的身份认同和完整。 

说明: 147126142942536708

(图为参与讲座的老师和学生认真聆听讲座) 


  在理论框架介绍后,方燕萍副教授介绍了自己的实证研究。方老师的研究通 过分析新加坡公立学校33位老师的叙事资料,归类出新加坡教师的四大主题: 一是在追求学业成绩的过程中,师生间在物理空间的距离问题上表现出挣扎与抗争;二是在与学生之间建构社会文化的认同过程中寻求希冀与承诺;三是追求对教学工作的伦理与价值诠释;四是理解师生间镶嵌性知识建构的本质。方燕萍教授指出,教师的情绪性工作会影响教师对教与学的理解,也会影响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表现。 

说明: 702987391475975094


  最后,桑国元老师代表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老师向方燕萍副教授表示感谢,并赠送了礼物。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李琼所长、周钧教授、叶菊艳老师和方燕萍老师合影留念。讲座在富有启发性和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说明: 352193532205296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