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
首页» 新闻
庆祝第三十三个教师节暨2017•中国教师发展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7-09-06     浏览量:

        2017年9月6日上午,由民进中央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民进湖北省委会、民进中央办公厅承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长江教育研究院协办的“庆祝第三十三个教师节暨2017•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华中师范大学隆重开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教育部副部长孙尧,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艳玲,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湖北省委会主委周洪宇,民进中央秘书长高友东,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黄晓玫,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宗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等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朱永新主持。会议以“教师队伍建设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学者和教师代表围绕着此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积极建言献策。我中心副主任李琼教授、胡艳教授、宋萑副教授、桑国元副教授受邀参会并做大会分论坛主题演讲。 
       首先,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王艳玲致词。她对出席论坛的领导、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向各位致以教师节的问候。王部长简要介绍了湖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湖北省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成试点、走在前列的要求,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自由贸易实验区建设,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湖北省政府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湖北发展的第一战略,把教师当作湖北教育改革的第一资源,推动湖北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促进教育公平。湖北将以此为契机,吸取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持续推进教育领域改革,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 
       黄晓玫代表华中师范大学致欢迎辞。她说,师范大学是教师培养的摇篮,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不仅是教育界的一大盛事,也是华师大的幸事。中国民主促进会以教育为主界别,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关注教育、投身教育、参与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有着浓厚的教育情怀和宏大的教育梦想,这与华中师范大学的定位和理想高度重合,必将推动教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随后,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发表讲话。他指出教师团队的领军人物应是人品为先,受人信任尊重,然后形成以其为核心的团队。未来的科技竞争当中,应重视团队合作,在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鼓励校内跨学科合作,鼓励跨学校合作,鼓励国际合作。还应建立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深化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推进教师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严隽琪代表民进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她说,民进中央主办的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今年已是第十届,已经形成了一定社会知名度,在教育界产生了良好影响;由论坛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有的已经对国家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围绕本届教师发展论坛的主题,严隽琪指出,选择这个议题在第十届的论坛上讨论,有着立足当前、展望未来的深意。面向未来,今天的中国教育必须保持竞争力,办出世界水平。立足现实,中国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以最大的制度优势来包容和消化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均衡,实现最大程度的教育公平,并以此推进社会公平。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促进对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更加深入的思考,形成更加自觉而广泛的共识,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严隽琪强调,未来的教育变革,将实现“人人”“时时”“处处”皆可学的学习社会,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教学相长、勇于自我超越的教师才能适应变革中的教育形态,只有改革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完善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才能更好地帮助教师提升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的能力,成为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学习型教师。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必须做好与教师相关的制度设计,教师职业具有特殊性,相关制度在设计和改革的过程中,应慎重改动,尽量保持一贯性,为教师们提供清晰的基于价值观的内在激励和稳定的外部保障。要关注乡村、补齐短板,在未来几年,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应更加注重解决“历史欠账”问题,对特殊群体给予相应的补偿性政策,例如可以探索建立分层、分类、分区的师资培养体系,在基本原则统一、保障底线的前提下,为不同的教育层次、不同的行业类型、不同的地理区域培养多样化的师资。 
开幕式上,教师代表、武汉第三寄宿中学特级教师黄群芳和学生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景伟哲先后作了发言。 
开幕式结束后,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做了主题演讲。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伟做了题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教师教育振兴》的主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