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4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承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协办的“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第三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开幕式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本届研讨会以“教育卓越与公平:创新教师的教与学”为主题,旨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跨文化交流平台,探讨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的途径,促进教育卓越与公平。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主持。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钟秉林教授和英国诺丁汉大学Christopher Day教授分别进行了开幕演讲。钟秉林教授向参加会议的所有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指出研讨会自2011年始办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全球教师教育研究者提供平台,就教师教育中的基础议题和现实议题进行探讨,对教师教育政策理论与实践创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世界教育进入了新的时代,变革趋势对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学习方式和管理体制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教育处于内涵式发展新阶段,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师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进行着艰辛的探索,我们要学习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积极进行本土化实践,并向世界传播中国教育的独到之处,对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中国贡献。Christopher Day教授对会议主办方与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他指出,在变革的时代中,机遇和挑战是同时存在的。教师的使命是在变化的社会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而教师教育者的使命则是通过学术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从而改进教育,为人民与社会带来福祉与和谐。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是教师教育研究的盛会,教师教育的同行者在这里相遇,分享经验、理念、目标和愿景,不忘初心,共同前行。
开幕式之后,峰会进行了3场主旨发言。发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与培训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以及密歇根州立大学的LynnPaine教授主持。英国诺丁汉大学Christopher DAY教授在发言中强调,提高教师质量,首先要理解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复杂性。变革的社会中,教师面临来自学校和家长的更多要求与挑战,需要凭借自身韧性、能力和外界支持来应对这些挑战,更需要保有最初的激情。北京师范大学卢乃桂教授则具体分析了旨向公平与卓越的中国学校系统中的教师轮岗交流政策。他认为,中国取得了诸如上海PISA这样的成就,却仍存在教育不均等的现状,其中教师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区域差异。在这样的现状下,中国政府实施了教师轮岗交流政策,以便高质量教师流入薄弱学校。轮岗交流政策提供了一个契机,使得教师能够成为“单位人”成为“系统人”,得以承担更多责任和发挥更多能量。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围绕教师全专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础进行了发言。他认为教师需要具有全专业意识,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原理来理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因此剖析教师全专业意识的内涵与特征,就必须具有唯物主义的视角,建立专业物质和专业意识的逻辑关系,教师的专业意识包括对其所教学科、教授行为和学生学习的意识。他例举对比了中西方的教室文化,指出教室的物质环境就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意识,而教室文化是教师全专业属性的物质文化基础。
2017年10月14日下午,峰会安排了2场特邀嘉宾发言、2场专题研讨会和14个小组平行报告。特邀嘉宾包括东北师范大学饶从满教授,香港大学李军教授,香港教育大学李子健教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Chris DAVISON教授。他们分别就职前教师的教育实践、教师教育的中国模式、教师教育中小学合作以及教师评估的澳洲经验等议题进行了发言。两场特邀嘉宾发言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胡艳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周钧教授主持。2场专题研讨会则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持的“教育政策实施:岗位轮换是否增强了教师和学校能力”,以及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主持的“为今天和未来的学校培养教师”。接下来的会议中,十余位主旨/特邀嘉宾分别发言,多个专题研讨会以及十余个平行分组讨论,嘉宾包括日本学习院佐藤学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顾青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LinGoodwin教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Lynn PAINE教授、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金生鈜教授等。
第三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共邀请了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19位演讲嘉宾,吸引了来自200多所科研院所的669位参会者,接受了253篇论文。与会学者将在追求公平与卓越的共同愿景下,关注世界各国家/地区的理念、政策与经验,探讨既涵盖了教师职前培养与专业发展中的本质性问题,比如教师专业的属性与品质、教师专业学习、教师知识以及教师教育教学法;也包括了许多前沿热点议题,如具体政策和培养方式的创新、乡村教师支持、教师身份认同、教师学习共同体和教师领导力的形成等;更有许多前瞻性探讨,如教师教育的国际合作和面向未来以及信息技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等。全球教师教育峰会自2011年创办以来,每3年举办一次。较之第一届与第二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本届全球教师教育峰会精彩纷呈,不断开拓创新:田家炳讲座、特邀嘉宾发言和工作坊等新形式首次亮相峰会,为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不同领域的教师教育研究者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