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4日13时30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访学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352顺利举行。出席本次启动仪式的有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李琼教授、教师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宋萑副教授、胡艳教授、周钧教授、张华军副教授、叶菊艳博士,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刘良华教授,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的博士研究生、部分硕士研究生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12名博士生。启动仪式由李琼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李琼教授主持启动仪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首先对华东师范大学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述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发展历程以及重要的研究积淀,并阐明了课程即教师的观点。最后,他表达了合作意愿:(1)两个基地都是国家重要智库,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所值得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学习,希望从课程、学术和学生方面实现更好的交流;(2)过去双方的交流更多停留在朋友关系、研究关系等,今天这一交流平台的搭建会促进和深化两个基地各方面的合作。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中心主任朱旭东教授致欢迎辞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对朱旭东教授的演讲表示感谢。他指出,华师大课程所会认真做事,实现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的理念。他就课程即教师的观点指出:没有教师的课程,教师将成为专家和权威;没有课程的老师,教师将变为道德标兵。对于未来合作,他认为应该思考如何做到精致化、项目化和可持续化。对于两校学生来讲,学生之间交流都比较少,因此要把握住这样难得的机会。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宋萑副教授介绍中心情况
在交流讨论的环节,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所的刘良华教授追溯了自己历史视角的研究旨趣及对思想史的长期关注。他认为学生不必采用与自己同样的研究旨趣,而应发挥学生的研究自主性,建议学生学会实证研究的学术规范,促进SSCI论文发表。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刘良华教授发言
胡艳教授亦表达了对历史研究的旨趣,对教研组研究的关注等。她重点关注中国本土的经验,例如教研组的历史研究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胡艳教授发言
叶菊艳博士首先回顾自己作为年轻学者的心路历程,表达了对中国教师这一主题的真诚关注,尤其关注一线教师需要怎样的研究,如何将工作语言转化为学术语言。接着,她谈到了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中国教师的身份变化,表达出对人文主义教师教育的兴趣。最后,她指出与实践工作者的接触可以汲取专业成长的营养,并且能够对师范生的培养进行早期的教学法干预,从而转变师范生的观念。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叶菊艳博士发言
崔允漷教授认为,学术研究要真诚,真诚才能获得正义。他指出博士培养的主要问题在于思考的时间太少了。他建议对博士生进行团队指导:第一年提交读书报告、年度报告,第二年提交开题报告。对于课程所的发展,他从课程、教学、教师和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对于课程所教师的专业发展,每周三抽出半天到一天时间,进行专门的学术交流和讨论,主要主题可以围绕青年教师的成长、研究汇报、课题经验汇报等。他认为,研究要具有团队的方向性,同时也要有自己的自留地。
张华军副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研究,从中西哲学和研究者对话的视角来进行哲学的对接,尤其是对卓越教师的卓越性进行了哲学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张华军副教授发言
最后,双方就论文发表、访学计划(教师访学、行政管理人员挂职)等可能合作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